糖尿病在許多國家都是相當盛行的疾病!糖尿病越早發生,越會影響到生命的長短和質量,烏日林新醫院新陳代謝科林瑋涵醫師表示,根據統計若是40歲發生糖尿病,女性約縮短6.1歲的壽命,男性約縮短5.3歲的壽命。在台灣,糖尿病發生率呈現微幅的增加;在美國則有研究發現,女性患有糖尿病的死亡率是正常女性的兩倍。可見得女性糖尿病風險高於男性!
新陳代謝科林瑋涵醫師分析,基本上,男性與女性在罹患糖尿病時,出現的症狀大多相似,吃多、喝多、尿多、容易感到疲倦及視力模糊,但有幾項症狀是女性獨有的症狀,如:反覆的「黴菌感染」造成搔癢感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;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可能會出現不孕、變胖、體毛增加及其他代謝問題;而女性在懷孕時出現「妊娠糖尿病」,大多9成的女性在生產完,血糖就會恢復正常,但有6成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在10~20年後可能會進展成糖尿病。
糖尿病前期:由於「糖尿病前期」沒有特別症狀,血糖比正常人高,只能經由篩檢才能發現,符合其中一項即是。
糖化血色素:5.7%~6.4% |
空腹血糖偏高:100~125mg/dL |
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:第2小時血漿葡萄糖值 140~200 mg/dL |
因尚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程度,因此不用立刻吃藥控制,可透過運動、飲食、減肥體重控制等生活作息逆轉糖尿病。
糖尿病高危險族群
符合下列兩個或以上危險因子者,建議接受糖尿病篩檢,篩檢正常者,建議至少每三年再檢測一次。
一般建議,女性在生產完6~8週需回診檢查血糖是否正常。若是本就有糖尿病的婦女,在懷孕過程中也需嚴格控制血糖,可以降低分娩的併發症。新陳代謝科林瑋涵醫師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每3年篩檢1次,65歲以上的民眾每年篩檢1次。另外若是曾檢查出糖尿病前期者,也建議每年再接受糖尿病檢查。
烏日林新醫院新陳代謝科林瑋涵醫師呼籲,罹患糖尿病不是絕症,是提醒我們要如何照顧、保養自己!
平常要注意飲食,餐餐只吃7~8分滿,烹調方式以水煮、清蒸為主,多吃青菜。培養運動習慣,每周3次,每次20分鐘。對於治療糖尿病的目標,首在降低併發症發生率,如:糖尿病足截肢、糖尿病腎病變、心血管疾病、失明。最重要的是糖尿病病人與醫護團隊要相互配合,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。
新陳代謝科林瑋涵醫師
主治項目
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甲狀腺疾病、
骨質疏鬆、其他內分泌疾病
學經歷
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
台大醫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總醫師
台大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
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
台灣內科醫學會內科專科醫師
相關媒體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