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四月醫星】神經內科陳帝亢醫師─戰勝偏頭痛!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有效


您知道嗎?偏頭痛其實是可以治療的!
醫師發現不少人對於偏頭痛發作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時,
選擇自行服用止痛藥導致吃出抗藥性,陷入惡性循環。
建議有頭痛煩惱的民眾,請找專業的專科醫師,尤其是對神經系統有經驗的醫師,
神經內科門診由醫師評估,幫您找到正確的診斷,自然就會解決問題。

       

偏頭痛的特色

  • 偏頭痛好發於25-45歲。通常在孩童青少年時期就出現,不過也有不少人在較年長時才發病。
  • 女性的患者要比男性患者多女性是男性的三倍
  • 其實偏頭痛不分年紀,加上每個人頭痛成因都各有不同,戰勝偏頭痛的秘訣是千萬不要忍耐請及時就醫。

           

偏頭痛症狀特色 

規律性太陽穴血管搏動性疼痛

 噁心嘔吐、怕光、怕吵

 除了家族遺傳體質,許多誘因會引發偏頭痛,像是壓力大、月經、服用避孕藥、失眠、抽菸、甚至食物 (乳酪、味精、巧克力、紅酒)。      

     

治療偏頭痛   最重要的是避免誘發因子

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治療可分為藥物和非藥物治療。治療目標皆為減輕頭痛的疼痛,緩解症狀,
藥物治療方面則可分為長期預防性急性去痛性的治療。


如果您有進展到半個月以上都有痛感,代表已經是屬於慢性偏頭痛,也可以接受醫師評估單株抗體、肉毒桿菌素的注射治療,可以幫助減少使用藥物。

 

單株抗體

肉毒桿菌素

注射頻率

每個月 

每3個月 

恢復期

預期療效

經過3個月的治療後,
有30%患者減少一半症狀,
7%患者減少75%症狀。

治療半年後,
50%患者偏頭痛發作頻率減少到15天以下,
25%患者減少到7天以下。

在台灣可能每約10位就有1位頭痛病人,如果發現偏頭痛已經演變為長期且頻繁發作的時候,
務必要尋求專業神經科醫師協助,受過專業訓練針對複雜性頭痛
可順利找到問題根源並對症下藥,期盼恢復良好生活品質。

      


 ★ 認識本月醫星 ★

陳帝亢醫師

  門診時間 

   

現任

神經內科主治醫師

主治項目

缺血性腦中風、偏頭痛、眩暈、失眠
記憶減退、失智症診察、巴金森氏症
手腳顫抖、手腳麻木無力
神經疼痛、癲癇、痙攣
顏面神經麻痺、免疫性腦炎

 

 

 

學歷

慈濟大學醫學系

經歷

臺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總醫師
臺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
台灣神經醫學學會神經科專科醫師

 

     

   

    

    

 

   回最新消息列表      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