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因性休克愛找青壯年?醫揭12大高危險族群


  守護心臟健康  

  • 什麼是心因性休克?
  • 為什麼經常造成青壯年猝死憾事?
  • 心因性休克有前兆及症狀嗎?
  • 又該如何急救與防範?

      

認識心因性休克

烏日林新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李榮基醫師表示,心因性休克顧名思義是因心臟功能異常所引起的休克;人體的心臟就好像一個幫浦,負責將血液從心臟打出,運輸至全身各器官組織,提供氧氣及養分供給。因此,心因性休克指的是心臟作為幫浦的功能喪失,無法維持適當的血液輸出量,導致人體因器官損傷、缺氧而喪命。而心因性休克依據危險性及成因,又可分為心臟衰竭心室頻脈等致命性心律不整兩種。

 

心臟衰竭

簡單說就是心臟無力,但心臟衰竭較像慢性病,病患往往發生前就有前兆,雖然致死率不低,但只要妥善治療都能大幅改善,並延緩、避免發病。

心室頻脈
等致命性心律不整

一般人每分鐘心跳約為60~100下,而心室頻脈發作時可達每分鐘心跳約180~200下,易造成腦血管循環瞬間灌流不足,使病患突發性昏厥、瞬間倒地。

 

「雖然兩者在臨床上都很難搶救,但其中又以致命性心律不整風險最高,病患一旦發作,常於當場瞬間倒地,死亡風險極高!鳳梨哥哥應該就是屬於這一種,才會不幸造成憾事發生。」

   

心因性休克高危險群有哪些?

「心因性休克的發生雖然跟年紀有一定關聯性,但並非是最主要因素。」

臨床上常見的心因性休克高危險因子如下:

  • 有抽菸習慣者
  • 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等三高患者
  • 缺乏規律運動
  • 肥胖
  • 有家族遺傳、曾有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史、先天性心臟病等體質者
  • 男性年齡大於45歲、女性年齡大於55歲者
  • A型人格或完美主義者

但值得注意的是,隨著現代人工作及生活形態的改變,除了上述原因外,長期熬夜、疲勞、生活工作壓力大、突然間劇烈運動,以及短時間內的氣溫變化,也都是臨床上潛在誘發心因性休克的因素之一。尤其青壯年族群正值打拚階段,經常容易忽視上述危險因子,故一旦發生往往讓人措手不及。

   

出現哪些警訊需注意?

事實上多數心因性休克的患者在發病前無徵兆,
但如果有胸悶胸痛不明原因心悸心跳加速
以及噁心想吐、嘔吐、暈眩、失去意識等症狀,應適時求醫。
心因性休克引起的胸悶、胸痛,多不會因姿勢改變而舒緩或加遽,要特別注意。

-感謝健康遠見編輯部報導-

  

  【醫師介紹】心臟血管內科李榮基醫師

李榮基醫師

  門診時間 

   

現任

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

主治項目 

介入性心導管、心律調節器
透析瘻管阻塞、周邊血管阻塞
頸動脈支架、肺栓塞、心衰竭
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心律不整
心臟超音波、一般內科疾病

學歷

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
中山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班

經歷

二林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
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總醫師、研究醫師
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不分科住院醫師
內科專科醫師
心臟科專科醫師
介入性心臟血管專科醫師
重症醫學專科醫師
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師
戒菸專責醫師



相關媒體報導 
      

  健康遠見:鳳梨哥哥死因曝光!心因性休克愛找青壯年?醫揭12大高危險族群

    

 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 

   回新聞列表      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