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感冒竟引發嚴重呼吸困難?醫示警:3大高風險族群感染RSV恐變重症


  真實案例  

家中有嬰幼兒的家長請注意!台中1歲半的小恩(化名),這幾天有點咳嗽和流鼻涕,原本小恩的媽媽以為只是輕微感冒,因此只有讓小恩多補充水分、注意保暖。

 

沒想到晚上小恩卻開始發燒,且呼吸變得相當急促,甚至發出喘鳴聲,小恩爸媽趕緊帶小恩來到烏日林新醫院小兒科就醫,兒童心臟科廖立勤主任表示,小恩在診間進行呼吸道融合病毒抗原快篩,利用棉棒抽取鼻咽部的黏液後,鑑別診斷罹患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。由於小恩呼吸困難,必須要住院觀察,這時小恩的爸媽才驚覺「原來看似普通的感冒,可能發展成更嚴重的疾病!」

 

 認識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

烏日林新醫院兒童心臟科廖立勤主任指出,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病毒,會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播,導致上呼吸道感染,如咳嗽、流鼻涕、發燒等。一般來說如果是健康的兒童感染後症狀相對輕微,但對於3大高風險族群:

  1. 肺部發育尚未成熟的早產兒
  2. 心肺功能較弱的先天性心臟病兒童
  3. 免疫功能較弱的嬰幼兒較難自行排出痰液

 

一旦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恐怕會引發細支氣管炎、肺炎或嚴重呼吸困難,甚至需要住院治療。

 

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治療

目前沒有專門治療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的特效藥

 

廖立勤主任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病程通常約1~2 週,但嚴重者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全康復。

主要是採取支持性治療,幫助病童緩解症狀,包括:

  • 補充水分與營養,避免脫水;
  • 使用解熱鎮痛藥,降低發燒不適;
  • 若出現呼吸困難,可能需要氧氣治療或住院觀察,避免惡化演變為重症。

     

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

由於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感染的初期症狀類似感冒,像是輕微發燒、流鼻涕、咳嗽、食慾下降及活動力降低,嚴重時可能引發喘鳴、呼吸急促,對於嬰幼兒來說,目前RSV 還沒有適合一般嬰幼兒施打的疫苗,但針對3大高風險族群現在則有RSV單株抗體(Palivizumab)疫苗,注射後可降低感染後重症與住院的風險。

烏日林新醫院兒童心臟科廖立勤主任表示,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透過飛沫與接觸傳播,建議家中有新生兒的家長,需要特別注意勤洗手,保持手部清潔,外出時勤戴口罩,減少病毒接觸機會,定期清潔玩具、奶瓶及餐具等物品,更要避免讓嬰幼兒接觸感冒患者,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預防措施,才能降低感染風險,守護孩子的健康。